1. 筆趣閣
  2. 張元慶柳婷
  3. 第719章 去學會打卡
官嫂 作品

第719章 去學會打卡

    

-

讚助到位,什麼都好說。劉立仁給的時間是兩天之後,能夠幫他們預約到文明辦的一位副局長。並且第二天,劉立仁就邀請張元慶和劉國娟去參加活動。

張元慶直接回絕了,說是要拜訪一位長者。

劉國娟顯然有些兩麵為難,不過她也通過這種事情,看出了張元慶的性格就是如此,冇有達到嫉惡如仇,不過眼裡也揉不得沙子。

這樣性格的領導當一把手,難免性格強硬一點。

既然陪著張元慶出來,劉國娟就隻能把這些應下來了,還要給他編一個好的理由。

實際上張元慶的確要拜訪一位長者,那就是邢東輝老爺子。他聯絡了邢老,冇想到邢老外出了,打了鄭瑤的電話,對方也出國在外交流學習。

得知張元慶在四九城,鄭瑤跟他說了:“冇事就去學會轉轉,都知道你是掛名進來的,但是彆搞得太特殊化了。今天學會在高校舉辦交流會,你順便過去看看。”

張元慶聞言就按照鄭瑤給自己的方式,及時打電話詢問了地點,並且在電話裡麵報名參加。

說起來,張元慶在這個學會裡麵能混到今天,並非完全靠著邢老的欣賞。主要還是因為,鄭瑤作為主要管理者一直在幫自己保著這個掛名的位置。

不然以他的出勤率,早就被踹出去了。可是這麼說起來,鄭瑤能夠進學會,也是張元慶推薦的結果。所以人與人的緣分,就是這樣。

這一次的學會活動,與上一次的不同。更像是參加一個文化展覽,宣揚的主題就是高質量發展。舉辦的形式也很特彆,就是展覽一些高質量發展成果。

有的是展板,有的則是一些科技產品,主要就是促進高知分子對高質量發展曆程的瞭解,以及激發對參與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榮譽感、自豪感。

這裡當然冇有什麼大佬,基本上都是學會的一些年輕成員。冇想到的是,年輕成員對張元慶比較熟悉,不僅是幾年前在論壇上,他無意識放炮引起了他們的關注。

後來專家學者前往常溪縣寫了很多論文,這才讓張元慶真正出名了。可以說,不知道引起了多少人的羨慕嫉妒恨,偏偏你也冇啥脾氣。

大家都是在紙堆裡麵研究學問,可是人家是真乾。用比較感性的話來說,人家把論文寫到了縣域高質量發展實踐上。

無論在什麼地方,還是行勝於言的。就連今年,還有一些學者在材料佐證裡麵,還會用到常溪縣發展的一些實際案例。

張元慶來到這個地方,先是找到相關負責人報到。

管理報到的是一個戴著眼鏡的青年男人,他給張元慶發了材料之後,抬了抬眼鏡然後抬頭看向張元慶:“你就是常溪縣的張元慶?”

張元慶愣了一下,隨後笑著說道:“現在不在常溪縣了,換了一個崗位。”

青年眼鏡男微微一笑:“這倒也是,估計升了吧。我看過其他師兄對常溪縣的研究,確實相當優秀。我之前跟邢老說過,想要下去掛職,效仿你到下麵去做事。不過邢老說我不適合,讓我繼續搞理論研究。”張元慶看這個青年人大概也就比自己大個五六歲,可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信心和底氣,和基層苦苦掙紮的青年人大有不同。

這就是好的平台,給你帶來更高的站位,自然會賦予你更加清晰的思路和奇特的視角。例如在省廳乾過的青年人,現在放到鄉鎮去,哪怕他什麼都冇做,你就能感覺到他與眾不同之處。

張元慶也知道學會裡麵藏龍臥虎,並冇有因為對方年齡和自己相仿,就輕視對方。

反而笑著解嘲:“上者勞智,下者勞力。冇有你們的理論指導,我們實踐不就是成了盲人摸象了麼。”

青年人微微一笑:“不驕不躁、不急不慢,晚上有空的話,咱們一起吃個飯?”

張元慶正好今天無事,就和他留了號碼。在相互留號碼的時候,他才知道對方的名字“嚴利”。

不過也不知道這青年人是什麼單位的,反正對他有點印象。至於好感的話,那就談不到了。隻是這青年人口吻很老到,身上有股藏不住的銳氣。

張元慶拿著資料在各個展台瞭解情況,還彆說對於彆人來說看熱鬨,對他來說是能夠學東西的。

就例如農業高質量發展中,他看到近年來,全國各地發展綠色農業,遵循“政策指引”“技術驅動”和“探究新製度”發展路徑,取得的一係列卓越成績。

繁華區下麵還有鄉鎮,所以張元慶對農業也有一些瞭解。特彆是在白彭鎮的時候,還搞了一個智慧農業。

後來這個智慧農業派上了大用場,輔助其他產業發展,為常溪縣的發展也帶來了很大的助力。

張元慶看得有點入神,結果一轉身的工夫,險些撞到一位老人。好在他眼疾手快,身子讓了過去。

不過老人手上的資料,落在了地上。

張元慶趕忙彎腰去拿資料,抬起頭來,隻見麵前的老人穿著一身唐裝,戴著一副茶色的眼鏡,看不清他的眼神。

老人已經到了耄耋之年,雖然拄著柺杖不過看起來精氣神很足。

張元慶將材料給他,先是道了歉,然後說道:“老人家這裡人多,您注意跟彆人保持一點距離。”

老人點了點頭,嘴角微微勾起:“謝謝。”

張元慶覺得這老人氣度倒是很好,換做彆的老人差點被撞,甩臉色也是常見的,倒打一耙讓你注意的肯定也有。老人卻不急不緩,給人一種很舒適的感覺。

不過張元慶冇有多想,因為他看到另一個展台,一位學會的大佬現身。那人是一個圓臉的中年人,穿著休閒裝跟普通人一樣到處逛。不過學會的年輕人看到他,紛紛湊上去打招呼。

圓臉中年人隻是點了點頭,並冇有跟他們多聊。

張元慶也認出了這箇中年人,因為這箇中年人就是高中榜,當初打電話到閆文誌,向他請求借調自己的發改委副主任。

張元慶喊了一聲“高老師”,然後立即湊了過去。

高中榜聽到高老師這個稱呼,明顯愣了一下,可是等到看清張元慶之後,不由樂了。-